「植入式鏡片」手術恐有白內障、青光眼風險 醫界擬提人體試驗

聯合報 記者宋豪麟∕台北報導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植入式鏡片」上市,國內醫師指出這種鏡片對目前無法做雷射手術又不想配戴眼鏡的病患提供新選擇,但可能有白內障、青光眼等風險,醫界計畫提出人體試驗。

台北市立中興醫院院長、台大醫學院眼科副教授翁林仲指出,近視雷射手術發展至今雖已成熟,但對於角膜太薄或者是高度近視的患者仍究無法施行。

「植入式鏡片」是這幾年眼科新的矯正方式,提供前述患者一個機會。目前國際上有兩種做法,一是將鏡片植入角膜內,另一則是將鏡片置入眼球中,這次 FDA 核准上市的就是後者。

三軍總醫院一般眼科主任呂大文說明,植入式鏡片是將特殊材質的隱形眼鏡鏡片,以開刀方式置於眼球虹膜與水晶體間的前房中,就像是將隱形眼鏡戴在眼球內一般,若手術成功,患者終身不必再戴眼鏡,特別對高度近視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此外,他說,植入式鏡片若出現問題或患者度數改變,還可開刀取出,不像近視雷射手術「一次定終身」,失敗了之後只能盡力補救。

不過,「植入式鏡片」仍有一定的風險,呂大文表示,根據國外已進行的研究報告顯示,有百分之五到十的患者有提早併發白內障的後遺症。

他說,特別是許多患者是年輕人,原本應該清澈的水晶體可能是手術時遭到震盪,出現混濁而出現併發性白內障,所以每個患者的鏡片都應量身訂做,還得用特殊的儀器判斷虹膜與水晶體間的間距。

翁林仲也指出,手術必須進入眼球內部,除了手術本身或鏡片材質可能將病菌帶入眼球造成感染發炎外,對於眼球內皮細胞的傷害與不規則散光的發生仍需時間觀察。而另一種置於角膜內的植入式鏡片,則可能造成角膜混濁的問題。

台北書田診所眼科主任醫師吳仁斌則表示,這種鏡片植入眼球後,也可能造成眼球內眼壓變化,造成青光眼。不過,這項技術在歐洲已進行了兩年,經過多次人體試驗後,美國這次才願意開放上市,應該仍可一試。

呂大文說,兩年前其實也有業者與國內眼科醫師接觸,礙於該鏡片屬實驗性醫療器材,尚未經衛生署核准人體試驗而作罷,但這次 FDA 核准上市後,國內應可進行人體試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